告別了承載我二十歲多歲酸甜苦辣的安娜堡,
三十歲這年我來到了渥太華.
渥太華雖貴為加拿大首府, 但人口只有ㄧ百萬人,
以首府的規格來說, 是迷你的有趣,
大家常開玩笑說, 當年英國女王是隨手往加拿大的中間一指,
就這麼選了渥太華當首都,
當然比較有可能的說法是, 英國女王要選個離美國邊境很遠,
省得擔心美國隨時入侵的地方當首都,
於是就這麼相中了渥太華.
一百多萬人渥太華, 比只有十五萬人的安娜堡大上六七倍,
但渥太華在我腦中的鮮明度, 卻相對稀薄,
有點像是個, 不斷受到美國影響,
卻又嚮往英國傳統, 同時又難以放棄法國自尊的模糊個體,
於是在矛盾困惑間, 渥太華成了個不特出不喧嚷的低調城市.
某方面來說, 渥太華是美國的,
交通是靠右行, 英文腔調接近美式,
連超市的食物重量, 都和美國一樣用磅(然後在括弧個公克數).
但某方面來說, 渥太華又是英國的,
大部份事物用的是公制(攝氏, 公里),
人民的性格也比較深沈, 絕對絕對不會有人用誇張地語調大聲說話,
甚至連錢幣上, 政府機關內, 掛得都是英國女王相.
而某方面來說, 渥太華又洋溢著法國風情,
街上到處都有人說法文, 充滿法國麵包店,
生活步調宛在法國般的緩慢悠閒,
就連在街上抽煙的人都和法國一樣多!
很像美國很像英國又很像法國的渥太華,
很多方面更規矩地像世界上任何一個都市的任何一個角落,
(據說是因為這裡有很多公職人員, 追求安穩安定, 搞怪的成份也少了)
像紐約華爾街像台北東區像芝加哥像洛杉磯像東京那樣的閃亮亮大樓到處都是,
人們規規矩矩地穿著西裝穿著套裝穿著專業正式的服裝,
手上拿著咖啡夾著報紙看不透心思獨立行走在路上,
平穩平淡地讓人納悶這到底是世界上的哪裡,
於是, 在走過英國走過德國走過法國走過西班牙繞到台灣路過美國地,
還第一次這麼強烈地難以形容一個城市的脈動.
或許加拿大終究是個年輕的國家,
而渥太華又是個更加年輕的首都,
少了歷史的牽扯 複雜 琢磨 和在烏烟瘴氣中散發的獨特光澤,
安全 安穩 富足的渥太華, 像個溫和好脾氣地少年般, 還在找尋自己的路.
註: 網路是偷來的, 等有自己的網路再來放照片吧 XD
(改天再來寫渥太華的好, 不然會不會都沒有人要來找我玩 :~~)
- May 23 Mon 2011 22:24
哈囉, 渥太華!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