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困惑好像是寫在我基因裡般地無法擺脫
很難確定自己想要甚麼 也很難決定自己該走甚麼樣的路

上星期某天晚上 和系上一個因為資格考沒過直接去找工作的大陸學生吃飯
話說他拿了碩士學位離開系上後
雖然不是美國公民 還是很快就在我們這裡的嬌生找到了統計員的工作
據他說工作輕鬆 可以用上班時間看paper 進修統計
重點是 一般人也不會問你很難的統計 基本上學校學過的就已經超過工作所需的很多
每天朝九晚五 或是你想朝八晚四好去接小孩 或想睡晚點朝十晚六都行
每個月不包括bonus就賺我們現在薪水的2.5~3倍
每年國定假日有十天 額外假日有25天 從不加班 週末也不用工作
工作滿十年 據說薪水和福利都會大漲
他結了婚 每天生活很穩定 也不太有很大的壓力
感覺就是生活愜意 將來會很長命百歲

然後我們也談了一些其他人的情況
整體感覺就是
1. 研究生真的好窮喔 怎麼隨隨變變的工作 都賺我們的好幾倍
2. 當研究員是一種理想 一種想解答祕密 想讓科學更進步的期許
可是我真的有這樣的能力和熱誠嗎? 還是選不一樣的路也不錯?
我覺得研究是一條好孤獨的路 我很需要那種"有人和我一起走"的感覺
對我來說 研究最大的快樂 不再於每天教老鼠奇奇怪怪的把戲 或是在他們的腦裡打藥插電極
最大的吸引力 應該來自於解答人們情感和思想背後的原因 以及和人討論情感和思想如何存在
只有在和人產生連結的當下 我會確實地感覺自己真實存在 不再漂浮無助 能和世界產生緊密地連結
可是這樣的動力 似乎不是一個研究員主要熱誠的來源
他們的最大熱誠 應該是來自對研究問題本身的極度關注
對他們來說 只要能鑽研那些問題 他們的人生就得到最大價值和完滿
簡單的說 我們之間的差別在於
研究員可以在鑽研一個問題的過程就得到最大滿足
可是對我來說 解答問題那日覆一日的過程是很孤單的 只有在真正了解人類的那刻 我會感到開心
3. 如果要走不一樣的路 那我有什麼選擇呢? 在台灣我能有甚麼選擇呢?
和同實驗室今年畢業要去念法律係的同學談談後 發現選擇其實很多
不過那些選擇 當然是以美國人的出發點去看 對我這個外國人來說 又有多少呢? 如果最後要回台灣呢?
其實我不會太羨慕前面說得統計員 感覺那樣的生活太平淡了 沒有挑戰性
從二十歲時的熱情洋溢 到現在的..ㄟ...不知道甚麼
沒有變的是 多多少少 還是對自己的未來有某種理想 希望自己的存在 能讓社會變得更好
只是我不再只是把這樣的目標當成一切
開始比較自私地思考 我能為自己做什麼 該怎麼讓自己的未來快樂滿足(這該不會是在自我中心的美國呆久了的後疑症吧?)


有時候會想著 人的一生就那麼幾十年 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的風景
那麼 我現在看到的風景是甚麼呢?
或許困惑的本身也有一種美吧 就像比賽還未定局前的張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o 的頭像
    Jao

    Jao312

    J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