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華是加拿大首都, 人口約一百萬,
國中課本說, 它是早年木頭貿易的大站,
砍下來的木頭沿著河水向下流, 就會來到渥太華.
Wikipedia說為了要防止英法語區爭執, 而渥太華位於兩區的正中間, 所以就變成了首都
朋友聽到我要去渥太華說, 它冬天很冷, 整條河水都會結冰,
於是大家都在結冰的河上溜冰喝熱可可,
然後就憑著這些知識, 我們開始在沃太華找房子.

我們用兩三天的時間,
調查了該避開的區域 比較繁華的地帶 健身房地點 和交通通勤,
我們列出一張密密麻麻的excel表, 上面有不下30間公寓,
然後經過一番淘汰, 大約剩下15間公寓候選人.
我們又花了一個早上, 打電話約看房子的時間,
然後當天下午就從Ann Arbor出發, 開了9.5小時的車到沃太華,
準備第二天進行一天12個地點的租屋大作戰 (一個地點有時候還不只一間公寓)
(以上過程感謝google, google map, google street view, google calendar, google doc, google chat :~)

瘋狂的第ㄧ天下來, 我們剩下三個地點做抉擇,
掙扎和討論了好久, 第二天下午, 我們訂下了位在新興雅痞區的中等價位one-bedroom,
格局和view不甚理想, 公寓的狀況也普通, 還只有露天停車位,
但公寓算大, 價格也還能接受(1005加幣/month),
重要的是, 去學校 去運動 逛街買東西吃飯都很方便.

為了不想多付隨便一晚都要上百的旅館費,
(渥太華的旅館起價就不低, 稅又重)
我們吃完晚餐後決定直接上路, 開累了就在mini van的後面睡一會,
走走停停地, 回到了安娜堡.

這樣的過程看起來很大同小異,
但找過房子的人, 都知道過程的煩瑣,
再加上地點是在去都沒去過的異國異地,
不斷需要迅速做決定的過程其實壓力不小,
只能說在這種極致的情況下, 人們都是用最真實的本質存在著,
所有性格上的弱點和邏輯思考上的短處,
都順著高漲的情緒逃出理智的掌控,
讓很愛過度分析懷疑直覺的我很難以接受,
雖然說, 科學研究不斷顯示, 順應直覺 不要過度分析反而能做出更好的決定,
但是這種在理智斷線 以心為證無以為憑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
總讓我徬徨而無法感受到完成後的解脫.

回想起六年前來美國, 整個過程似乎是很簡單的呀,
隨性問了個學長住哪好, 然後就訂下了那兒的公寓,
時間到了, 提著兩只皮箱, 就這麼住了下來,
整個美國就像一大片白紗, 均質地令我願意跳上任何一點開拓.
那為什麼, 這次找房子可以變這麼複雜呢?
我想我們總把很多過去的經驗generalize和apply到現在的狀況,
保護自己犯錯受傷,
於是我們給自己設下了越來越多的限制,
不要住有奇異人士的區, 不要離商店太遠, 拉拉雜雜,
某方面來說, 我們保護了自己,
但另方面來說, 我們也同時失去了開放的心胸, 放棄了接受無限可能的機會,
換句話說, 我們在慢慢地變得固執.

二十四歲時, 我搬到了安娜堡, 三十歲時, 我將離開,
很多quarter life crisis時對生命的質疑和掙扎,
很多特屬於二十多歲的酸甜苦辣強烈情緒記憶,
很多二十多歲時才有的勇敢衝勁和冒險精神,
都將隨著我對這安娜堡這個小城永遠的真摯喜愛和懷念而留下來,
不同於上次, 這次的離開, 將是永遠,
而離別隨著渥太華找房子記得落幕而清晰真實了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